Category 欧易交易所入口

最全指南:加密项目如何打入韩国市场?

原文标题:How should project founders approach the Korean market?

原文作者:Ash 

原文编译:Ismay,BlockBeats 

编者按:刚刚落幕的韩国 KBW 会议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三箭资本联合创始人 Zhu Su 曾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听说区块链会议韩国区块链周(KBW)的门票供不应求,这是看涨信号。」加密 KOL 在本文中从多方面介绍了加密项目如何打入韩国市场,值得收藏。

以下为原文内容:

韩国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处理了惊人的 20 亿美元交易量,这为项目提供了独特的机会。今年我在 @kbwofficial 会议上有机会与当地利益相关者交流,并总结了一些关键见解,帮助您制定进入策略。

最全指南:加密项目如何打入韩国市场?

内容分解:

• 韩国生态系统概况

• 规划营销活动

• 了解韩国散户

• 其他

保存这份指南!

韩国生态系统概况

这一部分涵盖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包括中心化交易所(CEX)、媒体、研究和咨询、投资、项目以及 KOL。据多个消息来源,约有 10% -15% 的韩国人(600 万-900 万人)使用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

a) 中心化交易所

韩国有三大中心化交易所(Upbit、BitThumb 和 Coinone),其中 Upbit 和 BitThumb 占据了 95% 的市场份额。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这些交易所都与银行连接以支持资金的进出:

• UpBit 连接 KBank

• BitThumb 连接 农协银行

• Coinone 连接 KakaoBank

在每个交易所内,韩元(KRW)的交易量最大,因此大多数项目应该努力让自己的代币与韩元进行交易对的上线。

最全指南:加密项目如何打入韩国市场?

我发现本地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量之所以如此庞大,原因有:

• 本地赌博文化*以及韩国散户强大的购买力

• 韩国人不喜欢自我托管,因此更愿意在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

• 韩国人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投机资产类别(类似于股票),注重的是炒作的叙事而非基本面(例如与大品牌的关联,如 Ondo 与 Blackrock,Doge 与 Elon Musk)

*在与一些人交谈后,我会说这是韩国的阴暗面,当前的经济条件(飙升的房地产市场、低工资、疲软的股市以及垄断性的经济结构)迫使人们通过高风险赌博摆脱贫困,希望一夜暴富。

b) 媒体

语言障碍使韩国用户往往依赖本地出版机构获取最新新闻和动态。除了 @official_naver 的博客,知名的媒体平台还包括:

@eBlockmedia

@CoinnessGL

@bloomingbit_io

@FACTBLOCK

@tokenpostkr

对于非韩国项目,直接与这些媒体公司合作可能具有挑战性,这时下一个利益相关方会派上用场。

c) 研究与咨询

韩国拥有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和咨询生态系统,许多公司充当项目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也在国际项目与韩国受众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要制定成功的韩国市场进入策略,与一家有信誉的公司合作至关重要。我将这些公司分为两大类:

i. 顾问类

• @Xangle_official

• @DeSpreadTeam

• @0x undefined_

• @INF_CryptoLab

• @Edward__Park

• @EncodingLabs

• @Whitewater_Labs

• @ 071 _labs

ii. 研究类

• @FourPillarsFP

• @Tiger_Research_

明确目标能够帮助创始人更容易选择合适的公司。例如:

• 想要与韩国机构建立联系:

@Xangle_official

• 连接韩国开发者并增加研究曝光率:

@FourPillarsFP

• 针对 Degen 或散户用户:

@DeSpreadTeam

• 紧跟本地法规动态:

@Tiger_Research_

d) 投资

韩国的资本市场规模不大,只有少数几个主要玩家,可以分为两大类:

i. 风投基金

• @hashed_official

• @nonceclassic

• @LECCAVentures

• @blocore_vc

• @ROKCapital

• @SamsungNext

ii. 做市商(MMs)

• @presto_labs

• @alphanonce

• @hyperithm

*请注意,由于监管原因,做市商不能在韩国的中心化交易所开设公司账户。

e) 项目

• DeFi:

@MitosisOrg、@keplrwallet、@Exponents_Fi

• 生态系统:

@KaiaChain、@initiaFDN、@StoryProtocol

• 游戏:

@delabsOfficial、@WemixNetwork、@MaplestoryU

• 验证者:

@dsrvlabs、@a 41 _allforone

*我肯定遗漏了很多项目,请不要怪我。

f) KOL

• @Edward__Park

• @kimyg 002 

• @0x ProfessorJo

• @delucinator

营销活动规划

许多项目渴望进入韩国市场,吸引他们的是巨大的交易量和韩国散户投资者的强大购买力。

然而,这种狭隘的思维方式是不尊重韩国参与者的,韩国人并不容易被操纵来提供退出流动性。特别是在 Terra Luna/Anchor 事件之后,韩国的 Degen 投资者更加谨慎且知识渊博。

韩国人非常重视透明的营销和真实的意图。拥有有魅力但谦逊的创始人、能激发信任的项目,往往能够在韩国文化中吸引大量追随者,类似于邪教或宗教在韩国的影响。

在进入韩国市场之前,制定一份全面的营销计划,确保:

• 有明确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 包含可执行的用户操作项

• 提供清晰的未来路线图(包括 TGE 前后的计划)

一个简单的营销活动可以这样规划:定义明确的营销目标并为用户设定具体行动→与媒体机构和咨询公司合作进行 SEO 优化,并推出韩文翻译的研究报告→策划 KOL 推广活动以扩大影响力。

在饱和的市场中,大多数传统营销策略已经不足以脱颖而出。韩国投资者对不断出现的任务活动和代币/节点销售日益疲惫。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具备创意,提供真正的价值,例如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或财务收益机会。

了解韩国散户

众所周知,韩国人是潮流引领者和追随最新热点的狂热者,这从他们活跃的时尚圈、对奢侈品牌的痴迷以及对 K-Pop 的忠诚便可见一斑。这意味着项目必须不断更新其营销材料,并呈现创新且吸引人的叙事,以维持散户投资者的兴趣。

韩国用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 撸空投用户:需要可执行的步骤

• 机会主义的挑选者/交易员:追随叙事和热点

• 基础设施用户(技术至上):非常少见,因为韩国人更信任第三方解决方案

使用一刀切的方法注定失败,定制化的营销活动对目标受众至关重要。通过透明和公开的沟通来建立信任,同时使用韩语,是在韩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其他

a) 韩国的大型消费应用

• Naver

• Coupang(电商)

• Kakao(KakaoTalk, Kakao Taxi)

• Samsung Pay(显而易见的原因,Apple Pay 在韩国不适用)

b) 韩国的开发者主要来自 SKY 或 KAIST

SKY 是韩国三所最负盛名大学的非正式缩写:

• 首尔大学

• 高丽大学

• 延世大学

而 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是一所国立研究型大学。

c) 我学到的其他有趣的事

• Aptos 和 Sui 在韩国非常受欢迎。

• 许多生态系统已经开始招聘韩国负责人,包括 Monad、Chromia 等。

• 没有遇到任何来自 Upbit 或 BitThumb 的人,这些交易所的上市非常困难且随机。

• 街上有很多电子烟店。

• 下次去韩国旅行时:使用 Naver Map 和 KakaoMap 导航;Uber 和 Kakao Taxi 出行;Catch Table 寻找餐厅;Coupang Eats 点餐外卖,Papago 进行翻译。

好了,啰嗦够了。

总结:绘制本地生态系统和市场概况→与本地咨询公司合作→制定本地化的营销活动→了解韩国散户→不要仅仅因为韩国交易量大就去利用它。

本文由非韩国人撰写,如有遗漏或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再质押行业研究报告:DeFi生态的全新增长点


一、质押和流动性质押的背景

以太坊质押是通过投入 ETH 来保护网络安全,并作为回报获得额外的 ETH 奖励。这种机制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强化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限制。首先,质押的 ETH 在锁定期内不能自由交易,流动性受到限制。质押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回或出售他们的 ETH,这可能导致资产的流动性短缺。其次,质押行为可能面临因验证不当而被网络惩罚的风险。此外,成为以太坊网络的验证者需要较高的门槛,即个人必须质押至少 32 ETH,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相对较高的要求。

为了降低进入质押市场的门槛和减少流动性受限的风险,诸如 ConsenSys 和 Ledger 等平台开始提供集合质押服务。这类平台允许用户将他们的 ETH 汇集起来,以满足最低的质押要求,从而使得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质押。然而,即便是通过集合质押服务,质押的 ETH 仍然处于锁定状态,无法立即提取,这种情况下的流动性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流动性质押应运而生。流动性质押通过铸造流动性代币作为质押的 ETH 的替代品,使用户能够继续参与 DeFi 等市场活动。Lido 是流动性质押的先驱,其后 Rocket、Stader 等平台也相继推出类似服务。这类服务不仅降低了参与质押的门槛,还为质押者提供了更多灵活性。通过流动性代币,投资者既能享受质押的收益,也能将代币用于其他投资策略,实现更高的潜在回报。

质押与流动性质押的区别

传统质押要求用户将 ETH 锁定,直到解除质押期结束。而流动性质押则允许用户获得一种流动性代币,这种代币代表用户质押的 ETH,用户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这些代币。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资金的流动性,还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收益机会。通过流动性质押,投资者不仅能从质押奖励中获利,还能通过将代币用于 DeFi 平台进一步增加收益。

二、再质押的兴起

再质押(Restaking)是由 EigenLayer 首创的一种新型概念,它允许使用已质押的 ETH 来保护其他与以太坊主链不直接相关的模块,如侧链、预言机网络和数据可用性层。这些模块通常需要主动验证服务 (Active Verification Services, AVS),这些服务由自己的代币保护,存在建立自身安全网络的高成本及信任模型较低的问题。再质押通过利用以太坊的大规模验证者集来提高这些模块的安全性,从而降低建立独立安全网络的成本。

再质押的关键在于,它可以有效地将以太坊的验证者安全性引导至其他链或应用,使得攻击这些模块的成本远远高于其潜在收益。这种机制使得再质押的网络能够通过共享以太坊的安全性来保护其他区块链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模块。

虽然 EigenLayer 是第一个引入再质押概念的协议,但随着该领域的逐渐成熟,其他协议也在不断涌现。不同的再质押协议在实现方式和支持资产种类上有所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市场竞争格局。

EigenLayer 白皮书详细描述了再质押中的“池化安全性”概念。这种机制意味着,当多个验证者通过再质押参与同一网络时,攻击者必须承担更大的成本才能破坏该网络。这种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模块的安全性,但也存在验证者勾结的风险。假设多个模块共享同一批质押资产,一旦验证者之间勾结,可能导致多个网络同时受到威胁。为此,EigenLayer 提出了通过限制每个验证者再质押资产的方式来减轻此类风险。

三、再质押协议概述

1. 支持的存款资产

再质押协议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支持的存款资产类型。目前,EigenLayer 仅支持 ETH 和 ETH 的流动性质押代币 (LST),而 Karak 和 Symbiotic 支持更多种类的资产。Karak 接受包括流动质押代币 (LRT)、Pendle LP 代币和稳定币在内的多种资产,而 Symbiotic 支持 ENA 和 sUSDE 等额外资产类型。

这种资产的多样性对再质押协议的吸引力和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支持更多类型的资产使得这些协议可以吸引更多流动性和用户参与,特别是在多链生态系统中。而 EigenLayer 未来也计划通过引入更多双重质押和 LP 再质押选项来扩大其资产种类的支持。

2. 安全模型

EigenLayer 在安全性设计上更为保守,主要接受 ETH 及其变体作为再质押资产,以确保网络安全性和经济稳定性。相比之下,Karak 和 Symbiotic 提供了更广泛的再质押资产选项,允许更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的安全性。

再质押协议的安全模型设计需要平衡灵活性和安全性。EigenLayer 通过集中在 ETH 及其相关资产上,减少了小市值代币带来的波动风险。而 Karak 和 Symbiotic 则提供了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的安全性选项,使服务能够选择其所需的经济安全级别。

EigenLayer 和 Karak 都采用了可升级的核心智能合约,由多重签名管理系统控制不同部分的基础设施,确保了治理的分散化。而 Symbiotic 则采用了不可变的合约设计,减少了治理风险,但这意味着如果合约代码中存在漏洞或错误,协议将需要重新部署。

3. 支持的链和合作伙伴

再质押协议的链支持范围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EigenLayer 和 Symbiotic 主要集中在以太坊生态系统内,Karak 则已扩展至 5 条区块链的存款支持。尽管大多数的 TVL 仍然集中在以太坊上,Karak 的多链支持使得其能够吸引更多非以太坊链上的资产参与再质押。

Karak 还推出了第 2 层网络 K 2 ,充当 DSS 的测试环境,使其能够在以太坊上运行前进行升级和测试。相比之下,EigenLayer 和 Symbiotic 并未提供类似的测试环境功能,但协议可以通过集成其他链和协议进行测试。

最终,协议的成功取决于其能够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EigenLayer 由于是再质押领域的先驱,吸引了最多的 AVS 参与,其著名合作伙伴包括 EigenDA、AltLayer 和 Hyperlane。Karak 和 Symbiotic 也逐渐扩展了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整合了如 Wormhole 和 Ethena 等项目。

四、流动性再质押概述

1. 流动再质押代币的类型

在流动性再质押协议中,用户可以通过存入质押资产获得相应的流动性代币(LRT)。LRT 的作用是提供质押者更高的资本效率,并允许他们在不解锁质押资产的情况下参与更多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活动。例如,Renzo 协议支持 wBETH 存款,并发行相应的流动性代币 ezETH,而 Kelp 则允许 ETHx 和 sfrxETH 存款并发行 rsETH。这些代币代表不同种类的质押资产,并在 DeFi 生态中进一步释放资本效率。

部分协议将多个流动性质押代币(LST)聚合至单一的 LRT 代币中,从而实现更高的灵活性。这种多资产支持的 LRT 虽然具有较高的资本利用率,但也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以及潜在的对手方风险。而对于一些原生质押的协议,如 Puffer,它虽然支持 stETH,但最终会将其转换为原生 ETH 进行再质押,以规避对 LST 协议的依赖和风险暴露。

不同类型的 LRT 代币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质押资产选择,同时也使得协议之间的整合变得更加复杂,这些代币的管理和使用需要在安全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平衡。

2. DeFi 与 Layer 2 的支持

流动性再质押协议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它为用户解锁了更高的资本效率,使质押资产不仅能通过再质押获得收益,还能在 DeFi 生态系统中进一步产生回报。Pendle 等平台的收益交易机制使用户能够通过杠杆进行质押,并在流动性再质押中获取额外收益。质押者可以通过为 Pendle 等平台提供流动性,在到期前获得回报且避免无常损失的风险。

此外,流动性再质押协议还与 Curve 和 Uniswap 等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深度集成,为 LRT 代币提供流动性,帮助质押者在需要时快速退出质押资产。同时,部分协议还设计了多种收益策略的 vault,包括循环再质押、期权等工具,进一步增加了质押者的收益。

随着 Layer 2 解决方案的快速发展,流动性再质押协议也逐步支持 Layer 2 网络,为用户提供更低的 gas 费和更快的交易速度。虽然大多数的流动性和交易量依旧集中在以太坊主网上,但随着 Layer 2 的成熟,预计未来更多的用户将选择在 Layer 2 上进行质押与再质押活动,以获取更高的资本效率。

3. 再质押协议的支持

流动性再质押协议最早依托 Eigenlayer 进行构建,Eigenlayer 是再质押领域的先锋,也是最早提供再质押服务的协议。随着 Karak 和 Symbiotic 的逐步推出,流动性再质押协议逐渐扩展到更多的平台,并与多个协议集成。Karak 允许用户直接将流动性再质押代币(LRT)存入其平台进行再质押,而 Symbiotic 则限制了 LRT 的使用,用户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质押。

Eigenlayer 最近的空投事件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用户对其空投规则不满,开始发起提现,转向其他协议以继续寻找收益和空投机会。Symbiotic 凭借其灵活的再质押机制,成为了下一个热门选择,虽然它的存款上限为 2 亿美元,但通过与多个协议的合作,它有望在未来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总的来说,流动性再质押协议之间的竞争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加剧,能够提供更高资本效率和灵活性的协议将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五、再质押的增长与未来展望

自 2023 年底以来,再质押存款的增长速度显著加快。根据最新数据,流动性再质押的比率(流动性再质押中的 TVL/再质押中的 TVL)已经超过了 70% ,并且在过去几个月里每月增长约 5% -10% 。这表明再质押的大部分流动性都是通过流动性再质押协议进行的,流动性再质押成为了再质押类别中的重要增长引擎。

然而,尽管总体趋势是增长,但 Eigenlayer 和 Pendle 在 2024 年 6 月底的提现事件显示了市场上的波动性。在 Eigenlayer 的空投事件后,存款流出的比例超过了 40% 。这显示出空投激励政策在短期内可能吸引投机者,但长期资本留存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协议需要通过长期的激励机制以及稳定的收益模型来吸引并留住用户。

展望未来,Karak 和 Symbiotic 等新兴协议的崛起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市场竞争。Karak 凭借其对多资产再质押的支持,已经吸引了一部分市场份额,而 Symbiotic 凭借其与其他协议的合作及去中心化验证者网络(DVN)的使用,也为用户提供了新的再质押选择。

六、总结

截至 2024 年 7 月,余额中质押的 ETH 数量接近 3300 万枚,其中约 1340 万枚 ETH(约 460 亿美元)通过流动性质押平台质押,占总质押量的 40.5% 。这一比例表明流动性质押已经成为以太坊质押生态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然而,由于 Eigenlayer 对原生 ETH 存款的支持增加,加上 LST 的存款上限,这一比例近期略有下降。

未来,随着再质押平台逐渐开放更多的存款选项,取消存款上限,并扩展至其他资产类别,再质押市场将继续扩张。尤其是流动性再质押协议预计会在未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虽然空投奖励的吸引力可能导致部分短期流动性流失,但长远来看,通过与大型 DeFi 协议和平台的合作,再质押生态系统将继续增长,并为用户提供更高的资本效率。

在整个再质押行业中,Eigenlayer、Karak 和 Symbiotic 等协议正在引领新的安全模型和流动性解决方案的发展。再质押的崛起不仅提升了质押的安全性,同时也为去中心化金融生态中的各类资产带来了更高的流动性和资本效率。随着再质押协议的不断发展,我们看到了一系列新的创新和应用,这些不仅扩展了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功能,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再质押作为一种创新的机制,能够有效利用以太坊网络的安全性来支持其他区块链模块和协议。这种机制不仅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也提供了新的经济激励。Eigenlayer、Karak 和 Symbiotic 等协议的成功实施和广泛采用,预示着再质押将成为区块链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这一领域仍面临挑战。例如,再质押协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问题,以及市场波动对流动性和资本效率的影响,都是需要持续关注的因素。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预计再质押协议将进一步完善其模型,并通过更有效的机制来应对这些挑战。

1.政策与监管的影响

随着再质押和流动性再质押市场的扩展,监管机构可能会对这些新兴领域进行更多的审查和规范。如何在促进创新和确保市场稳定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确保透明性和公平性,保护投资者利益,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2.用户教育与风险管理

在再质押领域中,用户教育和风险管理同样至关重要。用户需要了解不同协议的工作原理、风险和收益,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此外,如何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将直接影响用户的收益和协议的长期稳定性。

七、结论

再质押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以太坊生态系统和整个区块链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随着更多的再质押协议和流动性再质押解决方案的出现,用户将能够享受到更高的资本效率和灵活性,同时促进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进一步发展。尽管面临挑战,创新和不断优化的协议将推动这一领域的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再质押和流动性再质押作为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新增长点,不仅为质押者提供了新的收益机会,也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演进。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技术的进步,再质押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的价值创造。

韩国市场现状:项目涌入寻求退出流动性,撸空投仍是共识

韩国市场现状:项目涌入寻求退出流动性,撸空投仍是共识

烧酒混搭啤酒变成“蜂蜜水”,舞池中的众人随着 DJ 的律动摇曳生姿,烤肉架上韩牛逼近 5 分熟滋滋作响, 300 多场 Side event ……韩国区块链周好生热闹。

然而,音乐混杂着酒精的喧嚣下却是深深的焦虑。

项目方很焦虑,市场流动性不足,缺乏新叙事,散户不买单,上线头部交易所越发严苛,投资者还在不断问询催促“WHEN LISTING?”

VC 很焦虑,投出去的一堆项目目前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已经发币的项目还在锁仓中,每天市值还在不断下降;基金存续期短,募资愈发困难;

创业者很焦虑,一级市场遇冷,不少 VC 只看不投,聊了几个月,依然没有完成新一轮融资,即使有 VC 感兴趣,他们也表示只能在确定一个强势领投方之后选择跟投;

媒体和社区很焦虑,处于行业食物链的中下游,需要地主家有余粮才能得以生存;

交易所也很焦虑,交易量不断萎缩,竞争加剧,只能安慰自己,还是比项目方的情况要好。

何以解忧,唯有牛市。

所有人都在期待一场轰轰烈烈的山寨牛市,不少项目方将希望寄托在Q4,计划在Q4发币上所。

然而,“坐等牛市”等于坐以待毙,于是,大家开始将目光瞄准韩国市场,以完成流动性退出。

无论是项目方,还是 VC,来韩国,大多抱着同样的任务和目的:找韩国交易所上币;找韩国 KOL 和社区宣传。

在多个活动场所,听到最多的话语是,“你认识 Upbit 和 Bithumb 的人么,可否介绍认识一下?” 或者,好奇打听,“XXXX 和 XXXXXX 是怎么上的 Upbit?”

大家愈发意识到,韩国交易所特别是 Upbit 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山寨币交易市场(流动性退出场所),相比于链上交易,韩国投资者更偏爱在中心化交易所进行交易。

韩国市场现状:项目涌入寻求退出流动性,撸空投仍是共识

韩国主要有四大交易所,Upbit、Bithumb、Coinone、Korbit,其中 Upbit 是绝对的王者,韩国市场市占有率达到 70% -80% ,在 2023 年 ,Upbit 是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现货市场,仅次于 Binance。

韩国市场现状:项目涌入寻求退出流动性,撸空投仍是共识

Bithumb 长期保持着市场第二的位置,占四大交易所总交易量的 15% 至 20% ,Coinone 的市场市占率在 3% 至 5% 之间,Korbit 的市占率不到 1% 。

因此,上线 Upbit 成为各个项目方所追求的长期目标之一。

然而,上线 Upbit 并不容易,韩国交易所并不首发代币,以及在 Upbit 的上币标准中有两个方面对代币的流动性和上线交易所做了要求:

市场需求:

评估提议的数字资产的交易流动性和商业可行性。

审查其已知的市值、数字资产的集中度、钱包数量或在其他交易所的交易量。

上市状态:

审查提议的数字资产的当前上市状态,包括其他交易所的列表。 评估其他交易所的声誉、管辖权和 AML/CFT 实践。

一个相对公开的潜规则是,想上线 Upbit,得先上线 Binance/OKX,至少 Bybit。

相对封闭的韩国加密市场,也催上了不少中介或者掮客,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有人帮海外项目在韩国做 GTM,比如 SEISAGA 等项目均由个人而不是机构在韩国市场做落地执行;也有人做 KOL 推荐和管理;也有人做韩国交易所上币辅导……

中介众多,良莠不齐,韩国某本土机构成员告诉深潮 TechFlow ,Upbit 上币流程很标准,如果有人告诉你他能够保证上 Upbit,那大概率是骗子。 想要退出流动性,不仅需要上线交易所,还需要有散户购买,找韩国社区和 KOL 宣传带货,也成为刚需。

一个韩国本土的 Marketing 咨询机构表示,他们今年的业务量是去年的数倍。

曾经,很多人认识韩国加密货币投资者集中在本土聊天软件 Kakao 上, 但真实的情况是,如今大部分加密投资者,特别是年轻人都聚集在 Telegram 上。

统计 2023 年,韩国加密市场前 110 个 Telegram 频道中被转发最多的前 10 个频道。

韩国市场现状:项目涌入寻求退出流动性,撸空投仍是共识

被转发最多的频道是 “코인같이투자 (WeCryptoTogether)”,有 168, 765 次转发,比第二名 “취미생활방 (EnjoyMyHobby)”的 125, 919 次转发数高于约 34% 。

第三名到第十名,分别是 @kkeongsmemo、@emperorcoin、@centurywhale、@mujammin 123、@masrshallog、@airdropAScenter、@seaotterbtc、@kookookoob 。

韩国投资者最关注哪些信息?

我们依然可以从 110 个 Telegram 频道中的观看和转发数据中,一探究竟。

韩国市场现状:项目涌入寻求退出流动性,撸空投仍是共识

总览 2023 年,韩国加密货币社区中浏览量最高的信息,有三个主题非常突出。

一、韩国加密货币行业的法律和监管问题,行业负面问题相关的内容 ,如隐私泄露、洗钱和金融犯罪浏览量高居榜首;

二、新的代币投资机会,比如有关 Sui 代币销售的信息排名第四,可以看出韩国投资者对新项目和盈利机会非常敏感;

最后,排在第三位的是与宏观经济指标 (如 CPI) 相关的内容,今年比特币的行情走势主要受到宏观数据的影响。

再看, 2023 年韩国加密社区转发次数最多的信息排行榜,发现大家关注的都是同一个话题——撸空投。

韩国市场现状:项目涌入寻求退出流动性,撸空投仍是共识

转发最多的信息是 3 月 20 日在 “Coinmap Hack” 频道发布的 “空投工作流程摘要”,这条信息详细介绍了如何参与 Starknet、zkSync 和 LayerZero 等大项目的空投,被转发了 2, 600 多次,排行第一。

排在第二至第十的大多数消息也都是关于零撸的信息,比如如何获得 zkSync、Starknet 等项目空投和免费的 NFT。

看来,撸空投属于超越国籍和文化,所有加密货币投资者都熟悉和认可的共识。

当越来越多的项目涌入韩国市场, 韩国 KOL /社区主理人对项目也越来越谨慎。韩国本土社区负责人表示,他们更青睐与知名投资机构背书的项目进行合作,特别是有 Binance Labs 的投资。

另一个很难被完全验证的信息是,韩国投资者目前并不喜欢韩国本土的创始人和投资机构,如果果真如此,那和华语市场颇有相似之处。 离开首尔的时候,笔者问询了几位 VC 与项目方从业人士,“韩国之行收获如何?”,大多数表示“收获不大,更多是玩/医美”,甚至有人觉得自己在浪费公司的钱,很不好意思。

这或许也是韩国市场现状的反应,看着很美,但想在韩国市场退出流动性并不容易。

探秘「一键发链」L2项目真实成本:运行一条L2究竟需要多少钱?

原文标题:《Blockchain Economics: How much does it cost to run your own chain?》

原文作者:Sharanya Sahai, Hashed Emergent

原文编译:0x 26 ,BlockBeats

编者按:Galaxy Research 近期发文表示,「自坎昆升级以来,来自 Layer 2 的以太坊主网协议收入几乎为 0 」。以太坊在扩容的路上越走越远,可实际上运转一个 L2 究竟需要多少成本呢?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一键发链」L2 项目的真实成本。

过去一年,随着技术进步、对特定应用场景的关注以及强大的社区参与度,新的 Layer 2 (L2)解决方案的数量大幅增加。虽然这一发展令人鼓舞,但主要挑战仍是如何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扩展这些区块链。运行应用链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手段,因为应用链可以通过模块化基础设施栈中的各种举措来控制区块链的运营成本。

尽管 L1——以太坊的具体举措显著降低了区块链上的交易成本,但主要的 Rollup 和基础设施服务商也在大力推动进一步提升扩展性,解锁目前在链上执行成本过高的用例。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类来分类和分析这些发展:a)L1 的做法,b)L2 的做法,以及 c)模块化基础设施的做法,所有这些都在减少链上交易的准入门槛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

首先是以太坊进行了一些升级,例如 EIP 1559 和 4844 ,这些升级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扩展性。

我们首先来看 L1 举措对合理化以太坊链上交易成本的贡献,例如 EIP 1559 和 EIP 4844 (坎昆升级)。EIP 1559 引入了基础费用+小费/优先费的概念,以及基于网络拥堵的动态定价机制,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机制来估算成本,并根据他们的优先级和网络拥堵情况在网络上交易。而 EIP 4844 通过 Blob 的概念为以太坊引入了一种新的交易类型,使 L2 能够以 Blob 的形式存储数据,而不是昂贵的 callData,从而在 L1 结算交易时显著降低了成本。

探秘「一键发链」L2项目真实成本:运行一条L2究竟需要多少钱?

Blob 的实施使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原因在于每字节的存储成本降低以及每个区块容量的扩展,因为 Blob 与以太坊交易不争夺 Gas,并且不会永久存储,在大约 18 天后会从区块链中删除。

每个 Blob 包含 4096 个 32 字节的字段元素,区块的 Blob 总数上限为 16 个,从而提供了约 2 MB(4096 * 32 字节 * 每区块 16 个 Blob)的额外最大容量。当前起步容量为 0.8 MB,目标是每区块 3 个 Blob,最多可达 6 个(EIP 4844 实施后)。考虑到每区块历史上 2-10 KB 的 callData 标准,EIP 4844 意味着理论上最多可提高 384 倍的容量。

实际上,EIP 4844 实施后,许多 L2 的费用下降了超过 90% 。然而,仅依赖这些升级并不足以让以太坊实现更大的扩展性。在有成千上万个 Rollup 的情况下,随着链上大规模应用的出现,存储空间需求增加,交易成本可能会急剧上升。

探秘「一键发链」L2项目真实成本:运行一条L2究竟需要多少钱?

随着 L2 将执行移到链下以削减成本并保持安全性,行业举措如开源框架和收益共享模型正在塑造「L2 栈 War」的竞争格局。

上一周期 Rollup 的出现旨在通过将执行移出主链,同时从主链获得安全性,大幅减少链上操作成本。尽管 Op Rollup 允许单个诚实实体提交「欺诈证明」并因识别不当行为的排序器而获得奖励,但 ZK Rollup 则使用零知识证明来证明 L2 链已正确更新。

Rollup 执行以下任务:

·排序:按顺序组织终端用户交易,分组并偶尔将这些分组批次发布到 L1

·执行:存储和执行操作并更新 Rollup 的状态

·提出:Proposer 定期更新 L1 上的 Rollup 状态根,这对确保区块链保持信任无关和可验证性非常重要

·状态根挑战:提交状态根欺诈的证据并在 L1 上挑战状态根(仅适用于 Op Rollup)

·证明:生成状态根状态更新从 Rollup 到 L1 的验证(仅适用于 ZK Rollup)

他们通过用户支付的交易费用(排序器收入)和潜在的 MEV(可提取的最大价值)获利,虽然目前作为策略的一部分,尚未提取 MEV。他们的成本主要来自 L2(运营成本)和 L1(数据可用性和结算)成本。希望推出自己链的组织,通常只有在预期交易费用能高于这种举措的成本时,才会考虑这样做。

探秘「一键发链」L2项目真实成本:运行一条L2究竟需要多少钱?

以太坊等基础层网络通常因大多数节点需要同步和验证链而对计算和存储收取更多费用。然而,在 Rollup 中,即使只有一个诚实实体能够验证链,该链也被认为是安全的。因此,Rollup 对计算和存储的收费较低,但对 rolling up 交易到打包并发布到 L1 的费用较高,导致 L1 成本在 EIP 4844 推出前,占到 L2 成本基数的 98% 。

探秘「一键发链」L2项目真实成本:运行一条L2究竟需要多少钱?

除了基础层优化外,L2 还大力推动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些举措在文章开头称为 L2 的做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行业对齐或公司对齐。

行业对齐举措包括通过开源 L2 技术栈(Rollup 框架)允许新玩家构建自己的链。这一波举措最初由 Op Rollup 通过 OP Stack 和 Arbitrum Orbit 的推出引领,其他成熟的 L2 如 Polygon(Polygon CDK)、ZK Sync(ZK Stack)和 Starkware(Madara Stack)也紧随其后,通过开源其专有技术推动大规模应用。

公司对齐举措则是这些链通过直接收益/利润共享模式或间接通过扩展其生态系统的次级效应降低成本,并为其代币积累价值。Optimism 的 Superchain 愿景、Arbitrum 的扩展计划、Polygon 的聚合层、ZK Sync 的 Elastic Chain 都是此类举措的例子。这些项目的具体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它们都存在一个互联网络,提供增强的互操作性、多个 Rollup 之间的通信以及共享的关键基础设施,如共享的数据可用层、共享的跨链桥、聚合证明(仅适用于 ZK 链)等,以进一步提升资本效率——这是目前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流动性分散和 Rollup 之间互操作性不足所面临的问题。然而,这些栈也允许各个链根据其在区块时间、提现期、终局性、代币使用、Gas 限制等方面的需求进行独特的定制,从而消除了在公共链上运行所带来的高 Gas 成本和由于其他应用引发的延迟问题。

尽管这些独立生态系统专注于增长和应用,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一些成熟玩家如 Optimism 和 Arbitrum 逐步实现货币化。

Optimism 对希望成为其 Superchain 一部分的参与者征收排序器总收入的 2.5% 或排序器利润(排序器收入- L1 结算和数据可用性成本)的 15% 。Arbitrum 对使用其栈发布 L2 的参与者征收排序器利润的 10% ,而包括 Polygon CDK、ZK Stack 在内的 ZK Rollup 栈目前免费使用,但随着它们的发展和应用,它们可能会内置可持续的经济模型。

随着所有生态系统争相通过独特策略吸引重要项目,「L2 栈大战」正式打响。Optimism 宣布为 Superchain 构建者提供 2200 万美元的奖金,根据使用和参与指标提供回顾性空投,而 ZK Sync 则提供 2200 万美元 ZK 代币以吸引 Lens 从 Polygon 迁移到其栈上。Arbitrum 则免费提供其栈,条件是参与者作为 L3 在 Arbitrum 上发布(指使用 L2 作为结算层而非以太坊),因为 Arbitrum 通过 L3 活动增加受益,这些 L3 链在其生命周期中将始终向 Arbitrum 支付结算成本。

探秘「一键发链」L2项目真实成本:运行一条L2究竟需要多少钱?

RaaS 和替代结算及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重新定义了区块链成本结构,未来的模块化基础设施创新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

尽管这些技术栈可用,运行区块链涉及大量的运营开销、人员、专业知识和资源。希望吸引链上用户的开发者不希望分心于处理链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维护,而是希望专注于核心业务活动。

这一问题促使 RaaS 服务商的涌现,他们与这些开发者合作,使用成熟 L2 的框架/栈将运行链的复杂性抽象化。它们提供的服务包括节点操作、软件更新、基础设施管理,以及提供 Sequencing、索引、分析等产品。RaaS 服务商采取了不同的市场占领策略,有些与特定 L2 生态系统对齐,其他则采取更为框架无关的方法,提供跨所有生态系统的集成。Conduit 和 Nexus Network 与 Optimism 和 Arbitrum 等 Op Rollup 集成,而 Truezk、Karnot 和 Slush 则专注于 ZK 链。另一方面,Caldera、Zeeve、Alt Layer 和 Gelato 提供跨 Op 和 ZK Rollup 的集成。

这些服务商的典型商业模式包括固定费用加上排序器利润的分成。运行 Op Rollup 的月订阅费用一般在 3000 至 4000 美元之间,而运行 ZK Rollup 的费用可能超过两倍,达到 9500 至 14000 美元,原因是生成 ZK 证明所需的计算强度极大,以及证明验证的成本极高。此外,为了对齐 RaaS 服务商和 Rollup 的激励机制,通常还会征收排序器利润的 3-5% 作为分成,允许他们随着这些链的吸引力增强而捕捉经济上升。

Caldera 正在探索一种不同的模式,即其 Metalayer 愿景,仅收取 2% 的排序器利润分成,没有固定成本,旨在在使用 Caldera 的链之间实现互操作性,无论是 Op 还是 ZK 系列。

探秘「一键发链」L2项目真实成本:运行一条L2究竟需要多少钱?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的多变以及团队对这些栈,特别是 ZK 栈的努力,可能会进一步压缩 RaaS 服务商的订阅成本。此外,由于强大的消费级 Web3 业务稀缺,面向消费者的大型应用程序可能能够与基础设施服务商谈判更好的经济共享协议,因此初期定价可能并不标准化。

如前所述,Rollup 的最大支出是 L1 成本,即数据可用性和结算成本。对于处理 1 亿次交易的标准 Rollup,L1 成本可能高达每月 2.5 万美元,这使得 L1 结算仅对最庞大、最常用的链才可行。替代结算和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的需求促使专门的玩家在这些层上优化成本和性能。以太坊的数据可用性替代方案包括 Celestia、Near、EigenDA,而前文讨论的成熟 L2 旨在成为 Rollup 的结算层,可以将这些链分类为 L3。相比以太坊,这些玩家已将 Rollup 的结算和数据可用性成本降低了数量级。下图提供了一个粗略的成本对比,表明如果 Rollup 将 callData 发布到 Celestia 而不是以太坊,成本会有多大的节省。值得强调的是,随着交易量的增加,成本节省的差距呈指数增长。

探秘「一键发链」L2项目真实成本:运行一条L2究竟需要多少钱?

除了数据可用性成本之外,还存在结算成本,即 Celestia 在以太坊上发布标记,指向 Celestia 上的相关区块,以保证 Celestia 上发布数据的排序和完整性。

跨模块化基础设施栈的专业玩家的发展,如替代数据可用性和 RaaS 服务商,可以统称为模块化基础设施行为。还有其他类别的创新正在进一步优化成本,包括共享排序器(Espresso、Astria、Radius)、证明聚合(Nebra、Electron)等。这些目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我们预计随着行业的成熟,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尽管链上操作的成本已大幅降低,Web2 创始人仍应在决定推出自己的链之前进行彻底的成本效益分析

运行一条链的全部成本取决于每条链的具体使用要求,但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每月处理 200 万次交易的平均 Op 或 ZK 链使用替代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的成本,如下图所示。探秘「一键发链」L2项目真实成本:运行一条L2究竟需要多少钱?

尽管在行业层面和个别链层面进行了各种优化,仍需要每月总计 10, 500 至 16, 500 美元的费用用于 ZK Rollup,以及 4, 000 至 6, 500 美元用于 Op Rollup,此外一旦链开始盈利,排序器利润还需分享多达 20% 。

本文重点介绍的三大类举措将是推动行业普及化的关键,最终目标是缩小去中心化应用与 Web2 之间成本和便利性的差距。构建者应根据其终端用户需求、产品优先级、应用场景所需的性能指标以及现有的市场吸引力,仔细评估运行独立链与构建在现有链上的成本效益分析。

我们发现,构建解决方案以减少 Web3 和 Web2 基础设施之间的成本和性能差异是必要的,因为社会对使用去中心化系统的偏好不足以扩大 Web3 的应用范围,这个挑战仍然是推动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颈。

盘点入选a16z CSX加速器的21家项目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Azuma(

盘点入选a16z CSX加速器的21家项目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a16z Crypto 合伙人 Jason Rosenthal 于 X 公布了入选 a16z Crypto Startup Accelerator(CSX)秋季计划的 21 家项目。

根据 a16z Crypto 的官方描述,入选本次加速器计划的项目来自于奥地利、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波兰、葡萄牙、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包括波多黎各)等 11 个不同的国家,项目类别覆盖加密货币生态的各个堆栈,包括 AI、DeFi、基础设施以及照片共享、地图绘制更更偏向 C 端的应用。

在接下来的 8 周内,本批项目将在 CSX 加速器内接受来自顶级投资人、创始人的意见指导,并借此机会与 a16z 庞大的生态网络建立联系。以下为本批 21 家项目的简要介绍(依照项目首字母进行排序)。

Anera Labs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

定位:DeFi

CSX 的一句话介绍:构建统一全链流动性的流动性基础设施。

是否已融资:否

Banyan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暂不确定

定位:AI

CSX 的一句话介绍:利用人工智能弥合工作中的沟通鸿沟,提高企业运转效率。

是否已融资:否

Blocksense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blocksense_

定位:预言机

CSX 的一句话介绍:使得创建可以利用互联网数据和 CPU/GPU 计算的预言机成为可能。

是否已融资:是

Blocksense 今日宣布完成 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Permutation 领投,a16z 的 Crypto Startup Accelerator(CSX)、Scott Moore、Public Works、Tykhe Block Ventures、Selini Capital、MH Ventures 参投。

据了解,Blocksense 是一个基于 ZK Rollup 的预言机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紧密打包的数据块降低高昂的成本,引入透明的收费模式,并提供完全去中心化、无需许可的数据馈送,旨在彻底改变预言机网络。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质押 BlockSense 代币成为网络上的数据提供者,节点将通过获取适当的预言机脚本并将其结果广播到 BlockSense 网络来自动执行所有报告任务。

Cork Protocol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Corkprotocol

定位:DeFi

CSX 的一句话介绍:旨在加速链上信贷发展的风险定价协议。

是否已融资:是

Cork Protocol 今日宣布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Orange DAOFounderheadsIDEO CoLab VenturesOutliers Fund、Unbounded CapitalSteakhouse Financial 以及 20 多名天使投资人,投资金额未披露。Cork 旨在通过帮助市场参与者定价和对冲风险来扩大和加速链上信贷的发展。

DOT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dotdotfan

定位:游戏

CSX 的一句话介绍:将用户创建的像素艺术转化为链上游戏组件。

是否已融资:否

Fermah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fermah_xyz

定位:ZK 基础设施

CSX 的一句话介绍:构建通用的零知识证明生成层。

是否已融资:否

Future Primitive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futureprimitive

定位:C 端应用

CSX 的一句话介绍:基于照片的互联网社交平台。

是否已融资:否

Kuzco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kuzco_xyz

定位:AI

CSX 的一句话介绍:LLM 推理市场。

是否已融资:是

Kuzco 官网并未公布过融资信息,但 Frictionless Capital 在宣布新一期基金时曾提到投资过 Kuzco,根据该 VC 官网追溯相关社交媒体信息,可验证为其所投资的 Kuzco 与本次入选 CSX 的系同一家项目。

根据公开信息,Kuzco 是一个基于 Solana 区块链构建的分布式 GPU 集群,旨在促进 Llama 3、Mistral、Phi 3 等大型语言模型 (LLM) 的高效且经济的推理。

MeshMap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meshmapxyz

定位:C 端应用

CSX 的一句话介绍:构建 3D 世界地图和 AR 内容网络。

是否已融资:否

Opacity Labs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OpacityNetwork

定位:隐私

CSX 的一句话介绍:使用 zkTLS 实现 Web2 数据的隐私验证。

是否已融资:否

结合历史动态,Opacity Labs 已集成至 EigenLayer,成为了主网 AVS 服务之一,允许用户在现有 Web2 平台上生成其数据证明,从而推进实现用户数据主权。

OpenGradient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OpenGradient

定位:AI

CSX 的一句话介绍:构建一个将算力引入链上的区块链。

是否已融资:否

根据 OpenGradient 官网的描述,该项目的自身定位为“支持主权 AI 的原生智能网络”。

PIN AI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PINAI_IO

定位:AI

CSX 的一句话介绍:构建个人 AI 开放平台(数据+代理)。

是否已融资:是

PIN AI 今日完成 1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a16z Crypto 领投。PIN AI 是一家 AI 基础设施公司,正在开发全球首个开源个人智能网络(PIN),旨在将智能手机转变为注重隐私的人工智能个人助理,使用户能够完全控制和拥有自己的个人 AI。

Pod Network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poddotnetwork

定位:Layer 1 

CSX 的一句话介绍:一种新的 L1 原语,无区块,无领导节点,且拓宽了交易全序(transaction total ordering)的概念。

是否已融资:否

Sekai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joinsekai

定位:内容、IP

CSX 的一句话介绍:使可交互型故事的创建、分享和货币化变得更简单。

是否已融资:否

简单试用了下,Sekai 有些像图片版本的 Story(二者之间也有合作),允许多个用户协作创建一个图文版的故事。

Skyfire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trySkyfire

定位:AI

CSX 的一句话介绍:一种开放的支付协议,使 AI 代理能够支付任何费用。

是否已融资:是

今年 8 月,由 Ripple 前高管创立的 Skyfire 宣布完成 8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旨在为 AI 代理提供加密支付解决方案。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 USDC 发行方 Circle、Ripple、Gemini,以及硅谷著名亿万富翁、比特币倡导者 Tim Draper 的风险投资公司。

Skyfire 开发了一个开源支付系统,允许自主 AI 代理在互联网上进行各种交易,包括购买数据存储、创意资产、机票和日用品等。其支付网络基于 USDC 稳定币运行,目前部署在 Polygon 网络上,未来计划扩展到其他区块链。

Suave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suave_money_

定位:DeFi

CSX 的一句话介绍:使 DApp 能够接受来自任何区块链上任何钱包的任何代币。

是否已融资:否

t 1 protocol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t1protocol

定位:以太坊扩容

CSX 的一句话介绍:实时生成证明,以保证以太坊的状态统一。

是否已融资:是

以太坊扩容解决方案 t 1 protocol 今日宣布完成 250 万美元 Pre-seed 轮融资,a16z Crypto Startup School(CSX)、Espresso、Frax、CowSwap、ETHGlobal、ENSO、INJECTIVE 以及 Guy Wuollet、AliYahya、Eric Chen 等天使投资人参投。据悉,t 1 protocol 协议旨在为以太坊提供扩容解决方案,支持实时证明生成,以保证以太坊的状态统一。

TACEO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TACEO_IO

定位:ZK 基础设施

CSX 的一句话介绍:为 Web3 提供 MPC 加密计算。

是否已融资:否

此前,TACEO 曾入选了 Worldcoin 社区赠款计划第一批 17 个获奖项目。更早之前,Nil Foundation 曾与 TACEO 合作,致力于使用 ZK 技术在以太坊主网上验证机器学习(ML)模型,使机器学习能够在智能合约中进行操作,而无需第三方信任。

Term Labs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term_labs

定位:DeFi

CSX 的一句话介绍:一个以固定利率匹配借款人和贷款人的 DeFi 借贷平台。

是否已融资:是

2023 年 2 月,Term Labs 宣布完成 250 万美元新一轮融资,Electric Capital 领投,Circle Ventures、MEXC Ventures、Coinbase Ventures 等参投,新资金将用于构建 DeFi 的固定利率产品。

2024 年 5 月,Term Labs 以协议名称 Term Finance 再次宣布完成 550 万美元战略轮融资,Electric Capital 领投,Arete Capital、Delta Blockchain Fund、Inception Capital、Blizzard Fund、Maelstrom 等参投,新资金将用于发展协议并加速 Term 的路线图,以通过循环、被动借贷、自动化和实时警报等功能简化借贷。

vlayer labs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vlayer_xyz

定位:ZK 基础设施

CSX 的一句话介绍:由零知识证明支持的无需信任的可验证数据基础设施。

是否已融资:否

zkSpin

项目或创始人社媒:https://x.com/zkspin

定位:游戏链

CSX 的一句话介绍:构建高度并行的区块链,以在链上运行要求苛刻的 DApps。

是否已融资:否

根据 zkSpin 核心贡献者 justinzhang.eth 的描述,该项目将主要聚焦于高性能需求的游戏场景。zkSpin 允许每个应用程序会话都有自己的临时 zkRollup。这种 zkRollup 允行在玩家自己的设备上,因此可实现最佳的性能,游戏期间也不消耗任何 gas 费用,因为它不占用任何公共区块空间,且在 zk 证明的保证之下,该类型的区块链同样安全。

QCP:特朗普与哈里斯辩论将引起加密货币大幅波动

周一 QCP Capital 发布报告表示,本周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的辩论可能会对加密货币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这两个人物在美国政治中扮演演着两极分化的角色,特朗普是加密货币的坚定支持者,而哈里斯则与之相反,因此两人的辩论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加密市场的未来走向。

QCP Capital 在一份最新的市场报告中指出,虽然近期加密货币的价格在下跌后已趋于稳定,但隐含的波动性仍然较高。市场参与者正在为 9 月 10 日的特朗普与哈里斯辩论以及 2024 年 9 月 11 日发布的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两件可能影响加密市场的大事做好准备。

CPI 的发布时间为美联储决定联邦基金利率的前一周,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加密市场的情绪。 QCP 还指出风险逆转指标(Risk Reversals)显示和的看跌期权需求偏高,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下行风险的担忧。

尽管短期内存在波动和不确定性,QCP 仍对加密资产保持长期的“结构性看涨”态度,理由是一些机构在 BTC 期权上押注了长期上涨。相关分析师评论道:“市场似乎正在利用这次下跌建立更多的长期看涨头寸。”

该报告还指出,2025 年 3 月存在大额认购期权的购买订单,执行价分别为 85,000 美元、100,000 美元和 120,000 美元,这些订单的存在表明投资者对比特币的长期增长拥有强烈信心。QCP表示,尽管存在短期波动和不确定性,但市场参与者正在利用近期的价格下跌走势来积累长期头寸。

免责声明:本节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FameEX官方观点。

FameEX 加密货币每日晨报新闻丨9月10日, 2024


伯恩斯坦:特朗普赢得竞选可能将推涨至 90,000 美元

根据伯恩斯坦的报告,如果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 11 月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比特币价格可能会创下新高,并在第四季度突破至 90,000 美元。相比之下,如果卡马拉・哈里斯获胜,比特币可能会跌破 50,000 美元,并在今年晚些时候测试 30,000-40,000 美元的区间。

美国商务部提议对AI开发商和云服务商实施安全报告制度

据报道,美国商务部正在提议对高级AI开发商和云服务商实施安全报告要求,以确保技术安全,并且能够抵御网络攻击。这项提案由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提出,并要求高级AI开发商和云服务商者必须向联邦政府报告其活动,以加强监督并防范潜在威胁。

比特币上市矿企的挖矿产量占据近 23% 的市场份额

据 The Miner Mag 报道,16 家比特币上市矿企目前控制着近 23% 的比特币产量市场份额,这些公司在 8 月份总共产出了 3,226 个比特币,相当于 5 月、6 月和 7 月产量的总和。

埃隆・马斯克或因 X 平台的法律问题被传唤到英国议会

据报道,英国议会可能会因为 X 平台的法律问题而传唤埃隆・马斯克,英国工党议员 Dawn Butler 表示,他计划邀请 Musk 出席科学与技术特别委员会的听证会,以讨论 X 平台的算法和内容审核问题。

拉脱维亚中央银行将为当地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提供 MiCA 预许可咨询服务

据报道,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正在施行,拉脱维亚中央银行将于 2025 年 1 月开始为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颁发许可证。为了支持当地的 CASP,该银行目前正在提供免费的预许可咨询,帮助企业根据新规定做好申请流程的准备。

东京电力子公司利用剩余太阳能进行比特币挖矿

东京电力公司的子公司 Adaptive Energy X 正在利用栃木县和群马县太阳能发电厂的剩余电力开采比特币。该公司将挖矿设备放置在太阳能发电场附近,利用原本可能被浪费的可再生能源。

免责声明:本节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FameEX官方观点。

Web3律师:MakerDAO品牌升级 DeFi和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幻灭?

来源:曼昆区块链法律

币圈不能没有稳定币,就好比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稳定币是连接传统金融和加密世界的桥梁,为价格波动剧烈的加密货币市场提供了稳定的价值储存和交易媒介,无论是跨境支付、智能合约交易,还是DeFi项目的运营,稳定币都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了币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Coin Metrics Network Data Pro最新的数据,全球稳定币的总供应量接近1610亿美元,这一数字再次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根据海外加密货币交易机构HashKey Group公布的数据,过去四年间,季度稳定币转账量增长了十七倍,从第二季度的174亿美元增加到4兆美元。仅在2024年7月17日单日,全球整个稳定币市场总交易量就达到870亿美元,占整个加密货币市场交易量的91.7%,其中最大交易量稳定币为USDT,达到83.3%。

然而被很多币圈用户所忽略的是,类似USDT等我们常用的稳定币,都是由中心化的机构来发行的,且严重依赖该中心化机构的日常管理和操作,这和传统的银行印钞发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尽管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如DAI)曾经是这一领域“全村的希望”,但最近MakerDAO升级为Sky Protocol,同时推出新稳定币USDS以及引入冻结功能,该资讯再次引发了关于稳定币的所有权和去中心化的争论,甚至对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幻灭。

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幻灭?

MakerDAO曾经是DeFi领域去中心化理想的象征,其推出的DAI是一种不受中心化控制的稳定币。然而,随着USDS的推出,这一理想似乎正在受到挑战。

据报道,USDS将可能引入类似于中心化稳定币USDT和USDC的冻结功能,在特定情况下,USDS的发行方或相关治理实体可以冻结用户的资金,这显然与去中心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Web3律师:MakerDAO品牌升级 DeFi和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幻灭?

*图源:Sky Protocol官网

在传统金融系统中,银行和政府拥有冻结账户的权力,这通常是为了打击犯罪或应对紧急情况。然而,当这一冻结功能被引入到稳定币中时,这将使得稳定币的持有者不得不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他们的资金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被一个远在天边的中心化机构锁定在链上。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各国政府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日益严格,比如USDT(Tether),作为全球最大、最广泛使用的稳定币,在网络上经常能够看到其配合监管机构,冻结或扣押某些特定钱包地址中的USDT资产的新闻。例如,2023年,Tether冻结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USDT,这些地址与某些犯罪活动相关,在一份官方声明中,Tether明确表示:“我们在适当情况下与全球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合作,以打击和防止犯罪行为。”这一功能的技术原理基于智能合约的控制权限,Tether公司保留了对USDT合约的“黑名单”功能权限,能够将某些地址加入黑名单,阻止这些地址中的USDT被转移或赎回。

Web3律师:MakerDAO品牌升级 DeFi和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幻灭?

*图源:Tether官网

USDS的设计者声称,冻结功能是为了防范风险,确保合规性。但这也引发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一个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可以被远程控制,且这种中心化控制使得用户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依赖发行方的善意与合规性,而非完全由用户掌控自己的资产。

那么,它与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化货币,还有什么区别?

DeFi是否还有未来?

此次MakerDAO的品牌升级,多少是让DeFi社区的朋友们操碎了心,毕竟DeFi的核心理念一直是通过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实现无需中介的金融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金融体系。然而,USDS的冻结功能以及类似的合规措施,却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理想,给DeFi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首先,这一事件表明,在现实世界的监管压力下,去中心化金融项目也不得不做出妥协。尽管去中心化的初衷是减少对传统金融中介的依赖,但随着加密资产的主流化,各国政府的监管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为了在监管框架内生存,DeFi项目可能不得不在去中心化和合规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项目为了合规而采取类似的措施,导致DeFi领域逐渐演变为一个由少数几家大型公司主导的“伪去中心化”市场,从而失去其原有的创新活力和包容性,甚至失去DeFi原有的意义。

其次,USDS的冻结功能和合规性妥协可能会导致DeFi社区的进一步分裂。一部分用户可能接受这样的妥协,认为这是DeFi走向主流、实现大规模采用的必经之路;而另一部分用户则可能认为这是对去中心化理想的背叛,选择转向更加去中心化的项目,甚至完全放弃DeFi。这样一来,DeFi的生态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但也更容易受到分裂和内耗的影响。

最后,从长远来看,此次事件可能促使DeFi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创新和变革。一方面,项目方可能会探索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既能满足合规要求,又能尽可能保持去中心化的属性;另一方面,用户可能会更加关注真正去中心化的项目,推动这一领域朝着更纯粹的去中心化方向发展。无论如何,DeFi是否还有未来,取决于行业如何应对这次危机,并在合规性与去中心化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作为Web3行业从业者,红林律师的朴素观点是,主流的DeFi项目如果要迎合全球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必然会引入类似USDS这样的远程冻结功能的中心化机制存在,这种设计虽然能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但多少有点背离最早比特币诞生的初衷,或许未来的加密资产也将继续分庭抗礼,如果务实和妥协,你可以持有合规的加密资产。如果真正想要掌握自己的加密资产,或许比特币(BTC)才是更好的选择。

加密圈赏金猎人,Web3 任务赏金平台法律合规怎么做?

撰文: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

来源:曼昆区块链法律服务

7 月 30 日,造势已久的 Layer3 在 Bitget 交易所的 Launchpool 正式上线,本场发币盛典囊括了多个质押挖矿池和交易挖矿活动,截至 8 月 7 日,其原生代币 L3 质押量突破 1 亿枚关口。

加密圈赏金猎人,Web3 任务赏金平台法律合规怎么做?

* 图源:Layer3 官方推特

随着 Galxe(原名 Project Galaxy)、Rabbithole、Layer3 等平台的强势崛起,Web3 任务赏金平台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这一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业界对平台合规性问题的深刻思考。曼昆律师就借本文就来聊聊,Web3 任务赏金平台,需要注意哪些法律事项。

任务平台的基本介绍

作为 Web3 领域的新型数字营销工具,任务赏金平台既为项目方提供了全面的任务营销和用户参与解决方案,又为终端用户提供了一个参与及赚取激励的空间。自 2020 年起,Web3 任务赏金平台在短短四年内经历了快速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转型阶段

Web2 社交媒体营销服务商 Gleam.io 率先为 Web3 行业提供服务,推动了 Web3 任务赏金平台的诞生。在这一阶段,任务平台主要致力于通过任务形式在社交媒体上扩大项目方的影响力,吸引用户关注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

加密圈赏金猎人,Web3 任务赏金平台法律合规怎么做?

* 图源:Gleam.io 官网

探索与成熟阶段

随着 DeFi 和 NFT 的迅猛发展,众多专注于任务营销的 Web3 平台如 Galxe、Rabbithole、Layer3 等应运而生,迅速成为行业的主流。这些平台在整合新兴技术的同时,开始支持跨链技术,注重提升用户体验和增强平台的流动性。

多元化转型与创新阶段

任务平台不再局限于社交媒体推广,而是拓展到公链、数据网络的任务管理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逐渐从单纯的营销工具演变为复杂的生态系统,致力于推动整个 Web3 生态系统的用户参与和社区建设。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Web3 任务赏金平台不断优化其服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展现出其在 Web3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和潜力。

任务赏金平台的多维价值与服务

作为同时服务项目方和用户的「中介型赛道」,任务平台和项目方进行对接,以虚拟资产激励机制吸引用户流量,通过关注项目方社交账号、答题、链上操作等多项空投任务吸引用户参与各类项目、领取积分、NFT 以及 token 奖励。

从用户端而言,任务平台能够通过直观的用户引导、教育资源分享和任务实践,使 Web3 新手持续学习区块链技术和 Web3 概念的同时快速掌握链上操作,获取空投奖励、提高活跃程度。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任务完成的记录情况积累链上和链下的活动证明,高效地进行跨平台的个人声誉积累,打造和提升链上形象。

加密圈赏金猎人,Web3 任务赏金平台法律合规怎么做?

不仅如此,Web3 任务赏金平台通常与多个项目方进行沟通合作,为项目方提供用户流量,也成为了项目方营销、宣传时考虑的有效渠道之一:

第一,精准营销和用户获取。利用链上链下数据分析,为项目方筛选出真实和活跃的目标用户,通过任务发布和奖励帮助项目方拉新引流,提升增加项目知名度和用户基础,避免无效用户和女巫攻击。

第二,多维度营销数据分析。提供详细的数据仪表盘和分析工具,使项目方能够实时监控活动效果(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转化率、活跃度和任务完成率等关键指标),动态调整营销策略。

第三,技术支持与定制化服务。任务平台为项目方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合约部署、API 集成、数据接口、KYC 验证等),并根据项目方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第四,联合市场活动。任务平台允许项目方与其他项目或社区合作,发起跨项目的联合市场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共享资源和用户基础,实现互利共赢。Layer3 就曾与多个 DeFi 项目(例如 SushiSwap 和 Aave)合作,通过联合营销活动进行推广,用户可以通过完成 DeFi 项目的任务获得 Layer3 的奖励,同时也能获取 DeFi 项目的代币或 NFT 奖励。

任务赏金平台的发展转型

随着行业的成熟与发展,任务平台也开始寻求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探索公链、数据网络、代币、Discord 等多元赛道,尝试将积累的用户和项目方的资源变现运用到极致。

Galxe 作为 Web3 任务赏金平台的领军者,在探索转型之路上拥有显著的先发优势。不仅先后发行了自己的原生代币 GAL 和 G(前者将被后者替代),而且在今年 6 月正式推出了 Gravity 公链,并计划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全面启动主网,以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与以太坊、Binance Smart Chain、Polygon 等主要区块链的跨链协作。除此之外,Galxe 还积极探索数据网络和 Discord 赛道,致力于构建一个去中心化身份验证系统(Decentralized Identity),积极维护 Discord 社区,通过多渠道的协同发展策略,力求在各个领域实现全面开花,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 Web3 体验。

加密圈赏金猎人,Web3 任务赏金平台法律合规怎么做?

* 图源:Galxe 官网

而 Soquest 自 2023 年起便开始着力加速其从任务平台向数据网络的转型,围绕数据共享、隐私保护和数据货币化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功能和服务。在这一赛道,Soquest 赋予了用户对个人数据的完全控制权,允许用户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通过与各种应用和服务共享数据来获取收益。

任务平台的法律合规要点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Web3 任务赏金平台作为新兴的交互模式,为全球用户和项目方提供了一个有效沟通互动的全新渠道。然而,平台的全球化特性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合规挑战:

法律监管

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 Web3 领域创业的监管态度有所差异,如此一来,项目方在搭建全球化的 Web3 任务赏金平台、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项目方和用户时,跨法域的法律政策监管、法律适用和管辖成为任务平台发展所需面对的复杂挑战之一。例如,中国所禁止的发币行为就对国内任务平台原生代币的发行进行限制。

并且需要额外关注的是,部分国家(例如美国、新加坡等)会将虚拟货币被认定为证券,这意味着任务平台就代币奖励的分发事项同样应当符合证券法的规定,在分发之前应当进行证券注册或者获得豁免的商业措施,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

加密圈赏金猎人,Web3 任务赏金平台法律合规怎么做?

此外,由于代币和其他区块链资产的匿名性,任务平台可能成为洗钱和其他非法活动的路径之一。为了防范这种风险,平台应当依照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实施或严格或宽松的 KYC 程序,对客户进行身份验证。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与 Web3 倡导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平台应当在合规性和用户隐私之间需要找到平衡。

数据合规

任务平台的多样化应用场景无疑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对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据网络转型的背景下,数据合规性应当成为任务平台发展的核心关注焦点之一。

就数据收集和共享而言,平台通常需要收集用户的钱包地址、交易历史等链上和链下数据,以便向项目方提供用户信息,跟踪任务完成情况并发放奖励。但主流国家通常对于平台的提示说明义务和用户授权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例如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尤其注重对链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 Galxe 为例,虽然其主要依赖链上数据,但一旦涉及额外的用户信息(如链下的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账号),Galxe 就应当确保这些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符合数据保护的相关规定。

加密圈赏金猎人,Web3 任务赏金平台法律合规怎么做?

此外,跨境数据传输的敏感性不容忽视。以中国为例,根据《数据安全法》第二条第二款的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不仅适用于境外的数据处理者,也适用于境内但数据处理行为在境外的数据处理者。因此,任务平台在进行跨境数据传输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刑事风险

在 Web3 任务赏金平台的运营中,如果项目方通过虚假空投项目,骗取用户的资金并且实施 RugPull 行为,则通常涉嫌诈骗,构成刑事犯罪。如果任务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则可能存在一定刑事风险,各国目前对虚拟货币相关的刑事规定差异较大,根据项目方和受害人所在地的不同,任务平台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比如项目方或受害人在中国境内,而任务平台又明确知晓项目方存在诈骗行为,对其行为性质和危害后果具有确切认知仍对其提供帮助、大规模参与,则有可能认定为与项目方共同构成诈骗罪;如果任务平台没有对项目方及其所发布的空投任务尽到法律规定的审查义务,知晓项目方借助任务平台实施犯罪行为,则有可能被认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涉嫌帮信风险。

因此,平台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查和监控机制,加强在项目推广和用户管理过程中的尽职调查义务,积极防范并应对潜在的欺诈行为,以降低刑事风险。

曼昆律师总结

Web3 任务赏金平台作为区块链技术革新的前沿阵地,为全球用户和项目方搭建了全新的互动桥梁,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法律和合规的挑战。曼昆律师基于本文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作为参考:

  • 了解并遵守多国法律。确保平台的全球业务符合各国法律法规,特别是证券法规和数据保护法规,以维护其全球业务的合法性。
  • KYC 与 AML 措施。实施严格的客户身份验证和反洗钱措施,平衡用户隐私与合规性需求。
  • 数据保护。遵守各国数据保护标准,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合法使用,建立用户信任。
  • 跨境数据合规。遵循《数据安全法》等法规,确保数据跨境传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风险管理和尽职调查。建立项目审查机制,防范诈骗和非法活动,降低刑事风险。

面对政策监管、数据合规以及刑事风险防控的挑战,Web3 任务赏金平台必须在创新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只有这样,Web3 任务赏金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项目潜力、释放用户资源价值,推动整个区块链生态系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Defi项目Bancor诉讼背后的关键策略 Web3项目如何规避美国管辖?

近期,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名联邦法官驳回了一起针对Bancor协议及其创始人的证券集体诉讼。该案件源于Bancor曾推出的“无常损失保护”功能,承诺为加密货币投资者提供保障,防止因市场波动带来的暂时性损失。此功能吸引了大量流动性提供者,平台资金一度超过23亿美元。然而,2022年,Bancor在市场压力下暂停了该功能,导致投资者蒙受损失。投资者因此提起诉讼,指控Bancor违反证券法、欺诈以及合同违约等。

这里Aiying艾盈提醒行业从业者,尽管Bancor是一个去中心化协议,但集体诉讼的被告主体并非协议本身,而是与其开发、运营和推广相关的公司、创始人及团队成员。去中心化协议通常由一个初始团队或公司开发,并在早期运营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他们会成为法律诉讼的对象,去中心化不等于完全免除责任,尤其当协议的治理和控制仍部分集中在开发团队时。

然而案件后面,法院最终裁定,Bancor及其创始人是外国实体,主要运营在以色列和瑞士,与美国的关联性不足,美国法院无管辖权,无法适用美国证券法。法院建议原告在以色列提起诉讼,案件因此在美国被驳回。

一、 法院裁决的关键点:司法管辖与法律适用问题

法院强调,尽管原告是美国投资者,但这一事实本身不足以证明案件与美国司法有紧密关联。司法管辖的原则要求被告与诉讼地有实质性联系,而Bancor的交易和运营活动大部分发生在美国以外,无法满足这一条件。

同时,这一案件还反映了美国证券法“域外效力”的限制。《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交易法》是美国证券市场的核心法律,但其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美国境内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这些法律通常不适用于外国公司或跨国项目,除非交易明确发生在美国或与美国有足够的联系。

Aiying艾盈认为法院的这一裁定强调了美国证券法律适用的局限性,特别是在跨国加密项目中。尽管加密资产具有全球流动性,但美国证券法并不自动适用于所有与美国投资者相关的项目,除非能够证明这些项目的活动与美国司法管辖区内的交易有实质关联。这也意味着跨国加密项目的运营者不一定受制于美国法律,而可能需要遵守其所在国家的法律,或者在其他国家面临法律诉讼。

二、如何规避美国的管辖

要像Bancor那样规避美国的管辖,核心在于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项目与美国的法律和监管尽量脱钩。Bancor之所以能够成功规避美国法院的管辖,主要是因为其运营实体和创始人位于以色列和瑞士,并且其项目活动主要发生在美国以外。这使得Bancor能够通过法律和属地策略有效规避美国证券法的影响。为了效仿Bancor的做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将公司设立在美国以外的国家

  • 像Bancor一样,将公司注册和运营设在其他司法管辖区,比如瑞士、以色列或其他对加密项目较为友好的国家。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项目直接受美国法律管辖。

2. 确保创始人和团队不在美国

  • Bancor的创始人和主要团队成员都在美国以外。如果创始人和团队在美国,他们将自动受到美国法律的管辖。

3. 避免向美国投资者提供服务

  • 限制美国投资者参与:Bancor明确表示不向美国公民或居民提供服务,严格限制他们参与代币销售。你可以通过用户协议、KYC(了解你的客户)程序、地理屏蔽技术等手段,确保美国投资者无法参与代币销售或使用你的平台。

  • 地理屏蔽(Geo-blocking):通过IP地址过滤和技术手段,阻止美国用户访问项目网站或参与代币销售。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减少你的项目在美国市场的曝光。

4. 不在美国进行推广

  • 像Bancor一样,避免在美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营销或宣传。确保项目的推广活动不通过美国的社交媒体、广告平台或新闻渠道进行宣传,以免吸引美国投资者的关注。

5. 使用“Regulation S”豁免

  • 如果你无法完全避免国际市场的接触,可以像Bancor一样,利用美国证券法中的Regulation S豁免条款。Regulation S允许在美国之外的市场进行证券发行,但要求你确保这些证券不会流回美国。这样可以降低与美国证券法的冲突。

6. 代币设计避免被视为证券

  • 确保代币的设计更多地被视为“实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而非投资工具。这可以通过避免过度承诺收益或回报、强调代币在平台上的使用功能来实现。Bancor通过提供流动性功能,而不是仅作为投资工具,尽量避免代币被视为证券。

7. 选择非美国的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机制

  • 在用户协议和代币销售合同中,明确规定适用非美国的法律体系,并选择非美国的争议解决机制。

三、Aiying艾盈对行业的合规建议

1. 合规审查的重要性

对于加密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合规不再是项目成功后的“补救措施”,而应是项目上线前的核心任务之一。无论项目规模大小,在推出之前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确保其运作模式、法律结构以及宣传材料符合法律要求。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后期可能的法律风险,还可以提升项目的合法性和可信度,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尤其是在跨国运营的加密项目中,合规的复杂性会大大增加。不同国家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监管要求各不相同。比如,在一些国家,加密资产可能被视为证券,需要进行严格的注册和披露;而在另一些国家,加密货币被归类为商品或财产,适用不同的法律体系。这种差异意味着,从业者必须深入了解各个目标市场的法律框架,特别是涉及证券法、税收、反洗钱(AML)法规以及消费者保护法等方面的规定。因此,合规团队必须具备跨国法律经验,并及时跟进各国监管政策的变化。

2. 法律争议解决机制的选择

跨国项目往往面临多个司法管辖区的法律重叠,因此Aiying艾盈建议在项目设计阶段,明确选择适用的法律体系和争议解决机制至关重要。项目方可以通过合同条款和用户协议,提前设定好哪些法律适用于项目运营,以及未来出现争议时应由哪个国家的法律和法院来解决问题。这种提前的规划不仅可以避免管辖权争议,还能提高争议解决的效率。

在Bancor案中,美国法院裁定没有管辖权,建议原告到以色列提起诉讼。如果项目方在一开始就明确规定了法律适用和管辖权归属,可能会减少投资者对管辖权问题的误解,从而避免法律纠纷。因此,从业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争议解决机制的设计:

  • 选择仲裁而非诉讼:在跨国情况下,仲裁往往比诉讼更具灵活性和效率。许多项目会选择国际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主要机制,因为它能够避免多个国家司法管辖冲突,并提供相对中立的裁决平台。

  • 设定明确的法律适用条款:从业者可以在用户协议或白皮书中明确规定,项目应适用哪国的法律体系。这不仅有助于项目方更好地掌控法律风险,也可以帮助用户和投资者了解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 指定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从业者可以在合同中规定,如果出现法律纠纷,具体由哪个国家的法院或仲裁机构负责处理。这能避免日后投资者在不同国家的法院提起多重诉讼,导致复杂的法律程序。

在设计这些机制时,还要确保其符合所在国家的法律要求,并且能够真正执行。例如,有些国家可能不会承认某些类型的仲裁裁决,因此项目方需要确保其争议解决条款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性。

四、跨境Web3项目的合规挑战

对于跨境加密项目来说,合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监管法律,尤其是在加密资产的交易平台或协议运营中,属地性问题尤为突出。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比如哪些资产属于证券、需要什么样的投资者保护措施等。这意味着,跨国运营的加密项目不能只考虑一个国家的法规,而是要确保在多个司法管辖区内都符合法律要求。

跨境加密项目的合规挑战还在于,运营方需要了解和遵守不同国家的法律要求,这其中包括证券法、反洗钱规定以及投资者保护法规等。各国的法律标准差异很大,有些国家的法规相对宽松,而有些国家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极为严格。如果不清楚这些差异,加密项目可能很容易陷入法律纠纷,或者甚至面临关停的风险。

此外,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的合作与冲突也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一个加密项目可能同时有来自多个国家的投资者,这意味着它需要同时应对多个国家的法律要求。一些国家可能会联合调查或监管,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与其他国家的法律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这些法律要求、减少法律风险,就成了加密项目运营方需要特别关注的难题。

判决书:https://ecf.txwd.uscourts.gov/cgi-bin/show_temp.pl?file=30919790-0–83798.pdf&type=application/pdf